Alice Munro, 諾貝爾文學獎獲獎者,享譽短篇小說大師,享年92歲辭世

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愛麗絲·芒羅是加拿大文學巨匠,成為世界上最受尊敬的當代作家之一,歷史上最受尊崇的短篇小說作家之一,享年92歲。

著名出版社企鵝隨機豪斯加拿大分公司的發言人表示,2013年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芒羅於星期一在安大略省波特霍普的家中辭世。芒羅多年來一直身體虛弱,經常談到退休,2012年推出的《親愛的生活》作品之後,她最終作出了決定。

芒羅常被與安東·契訶夫,約翰·奇弗等少數其他短篇小說家齊名,實現了對小說之下的藝術形式率稀有的崇高地位。她是第一位終身加拿大人獲得諾貝爾獎的人,也是第一位因短篇小說而受到表彰的獲獎者。瑞典學院譽她為「當代短篇小說大師」,她能夠在幾頁頁面中展示「整部小說的史詩複雜性」。

無名小說家直到30多歲才在加拿大以外聞名,也成為少數少故事作家中享有持續商業成功的人之一。僅在北美的銷售量就超過100萬本,諾貝爾獎宣布後,《親愛的生活》曾躋身《紐約時報》平裝小說暢銷榜前列。其他暢銷書籍包括《太多的幸福》、《城堡岩之景》和《好女人的愛》。

芒羅在半個世紀的寫作中完成了任何藝術形式中最偉大的技巧之一:透過特定事物凸顯普遍性,創作了設置在加拿大周圍的故事,吸引著遠在那裡的讀者。她沒有產生單一的經典作品,而是創作了數十部供人欣賞的智慧、技巧和才華之作——她啟發人的情節轉折、巧妙的時間和觀點轉換;她微妙、有時刻毫不留情的幽默;她以闊大的維度和細緻的細節總結生活的見解;她對跨越年齡或背景的人的洞察,她擅長描繪像「矮,豐滿,深邃黑眼睛,奔放的陌生人」這樣的角色。

她最著名的作品包括《乞丐的新娘》,一位沒自信的年輕女子和一位專橫的富男之間的求愛故事,後者最終成為她的丈夫;《科麗》,講述富裕的年輕女子與一位配有妻子和年幼家庭的建築師之間的外遇;以及《朱庇特的月亮》,講述一位中年作家探望其在多倫多醫院的患病父親,並分享他們生活不同部分的回憶。

「我認為任何生活都可能很有趣,」芒羅在2013年諾貝爾基金會的訪談中表示。「我認為任何環境都可能很有趣。」

幾乎是異端般的,人們對芒羅不喜歡,無論是作家還是個人。她在作者照片中捕捉到的溫暖友好的笑容,和她樸實平易近人的方式以及敏銳的目光並非對不起。她不出現嫉妒的樣子,被弗蘭岑·弗朗森、約翰·厄普代克和辛西亞·奧齊克等人放在最高位置。芒羅的女兒席拉·芒羅在一本自傳中坦露說「她的小說如此無懈可擊,有時我甚至感覺自己生活在愛麗絲·芒羅的故事中。」加拿大作家瑪格麗特·愛特伍德稱她為婦女和加拿大人的先鋒。

「回到20世紀50年代和60年代,當芒羅開始寫作時,人們覺得婦女作家甚至加拿大人都被認為是擅自進入和過分行為,」愛特伍德在2013年獲得諾貝爾後刊登於《衛報》的致敬中寫道。「對芒羅來說,獲得諾貝爾獎的道路並不輕鬆:從她的時代和地方出現文學巨星的可能性曾經是零。」

雖然沒有明確的政治意識,但芒羅見證並參與了60年代和70年代文化革命,並允許她的角色做同樣的事情。她是一位農夫的女兒,年輕時早婚,然後於1970年代離開丈夫,並開始「穿短裙並跳躍」,正如她在2003年接受美聯社採訪時所說的。她的許多故事對比了芒羅的父母一代與他們的孩子更自由開放生活的不同,抛開了家庭主婦幻想「在丈夫支付的牆壁之間」。

電影觀眾將熟悉《熊來到山上》,這是一個關於一位失憶已婚女子與另一位養老院病人發生外遇的看似無縫的故事,故事更因她丈夫的過去多次不忠變得複雜。《熊》由莎拉·波利改編為2006年的長片《遠離她》,為茱莉·克里斯蒂帶來奧斯卡提名。2014年,克里斯汀·韋格主演了《恨、愛、友誼、求婚、結婚》故事改編的《愛憎關係》,該故事中一位女管家辭職去到一個遙遠的鄉村鎮見一位她認為愛她的男人——不知道她收到的浪漫信是由他的女兒和一個朋友虛構的。

即使在獲得諾貝爾獎之前,芒羅也從英語世界各地獲得榮譽,包括英國的曼布克國際獎和美國國家評論圈獎,美國藝術和文學學院投票選她為榮譽成員。在加拿大,她曾三次獲得總督獎和兩次獲得蓋勒獎。

芒羅是自願且顯然是有意成為短篇小說作家。阿爾弗雷德·A·克諾夫的編輯朱迪斯·瓊斯不想發行她唯一的小說《女孩和女人的生活》,在一份內部備忘錄中寫道「毫無疑問,這位女士能寫作,但很明顯,她主要是一位短篇小說作家。」

芒羅承認自己並不像小說家那樣思考。

「我的生活中有所有這些零散的現實,我在其他人生中看到它們,」她告訴美聯社。「這是問題之一,這就是為什麼我寫不出小說。我從來沒有看到事物太好地連貫在一起。」

愛麗絲·安·萊德勞於1931年出生在安大略省溫厄姆,童年大部分時間在那裡度過,這段時光和地方經常成為她小說中的背景,包括《親愛的生活》中的四篇自傳性作品。她的父親是一位狐獸養殖者,母親是一名教師,家庭的財富在中產階級和工薪階級之間變動,使未來作家對金錢和階級有特別的敏感度。年幼時的愛麗絲常沉浸在文學中,從讀到首次聽安徒生的《小美人魚》開始。她一直是一個故事的發燒友,是那種「邊走樓梯邊讀書,在做家務時把一本書放在面前」的孩子。

她是高中的優等生,獲得獎學金到西安大略大學學習新聞學,這是她追求文學的「掩飾」。她還是一名本科生時就將一部關於一位孤獨教師的故事《暗影的維度》賣給加拿大廣播公司。她還在學校的文學期刊上發表作品。

一位同學讀了「維度」,給時的莫里斯娟(當時還是萊德勞)寫信,告訴她這個故事讓他想到契訶夫。這位同學傑拉德·弗萊姆林後來成為她的第二個丈夫。另一位同學詹姆士·芒羅,是她的第一個丈夫。1951年,當她只有20歲時,他們結婚,並育有四個孩子,其中一個在出生後不久去世。

與家人定居在不列顛哥倫比亞省後,愛麗絲·芒羅在上學、家務和幫助丈夫經營的書店之間寫作。她在自己家的洗衣間裡寫了一本書,她的打字機就放在洗衣機和烘乾機附近。佛蘭納里·奧康納、卡森·麥卡勒斯和其他來自美國南部的作家啓發了她,通過他們對地方感覺和對奇怪和荒謬的理解。

與多倫多文學中心相隔絕的她設法在幾家文學雜誌上發表作品,並引起馬格勒希爾出版社編輯的注意。(後來被麥格羅希爾公司併購)。她首部小說集《快樂陰影之舞》於1968年出版,首次印刷量不到2,700本。一年後,她贏得了總督獎,使她成為了全國知名人物——以及令人好奇。一個報紙標題寫道「文學名聲猝來城市母親束手無策」。

「當這本書第一次放來的時候,他們發了半打副本給我。我把它們放在衣櫥裡。我沒看它們。我沒告訴我丈夫它們已經來了,因為我無法忍受。我擔心這是可怕的。」芒羅告訴美聯社。「有一天晚上,他不在家,我被迫坐下來把它全看完,我沒有覺得太糟。我覺得我可以承認它,這樣就可以了。」

到了70年代初,她離